配资好评股票配资门户 一种很清醒的工作观:只有感恩,没有委屈

波士顿大学社会学院曾请来一批35到45岁的人配资好评股票配资门户,请他们讲述一件工作中印象最深的烦心事。
实验按照他们自述时的高频词,将其分成了两拨。
一拨人提及过去多以“都过去了”“我也学到很多”作总结;
另一拨人在讲述时挂在嘴上的则是“我真倒霉”“这都怪他”……
研究人员发现,前一拨人大多是大学教授、律师,或是企业高管,而后者要么没有工作,要么还在最基础的岗位挣扎。
媒体人张丽俊有个观点我很认同:“眼里只有事”还是“眼里只有我”是判断一个人职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。
比起索要情绪价值,优秀的人更关注如何解决问题,以及自己学到了什么,因此能力越来越强,职场越走越顺。
自哀自怜者自困,自省自强者自渡。
真正成熟的职场人眼里只有价值没有情绪,只有感恩没有抱怨。
01
2019年苏宁电器曾发起一项“1200计划”。
打算从各校优秀毕业生中挑选人才,用两三年的时间将他们培养成企业的中层领导。
实习生林南因为简历突出被公司看重。
但她刚入职不久,就让同事们大跌眼镜。
正式上班之后,她经常像无头苍蝇一般无所适从。
有次节日大促,同事都在没日没夜赶业绩,她却偷偷去卫生间躲懒补觉。
领导看不下去批评了她两句,她一下就破防了,开始哭诉:
一会说自己是新来的,同事们都不主动帮自己;
一会又是说工作节奏太快,让她感觉很有压力……
领导听完反问她说:“那你有没有想过主动去学习,努力去适应呢?”
林南努了努嘴,没有讲话。
不久后她就揣着满腹委屈,向公司提出了离职。
查理·芒格说过:工作中最有毒的一种情绪就是委屈,它是对自己最严重的迫害。
每份工作都不可避免会让你疲惫,让你痛苦,但因委屈产生的自怜会让人陷入一种负循环。
久而久之你会丧失行动力,彻底失去成长的可能性。
想起我自己的一段经历。
毕业后我曾到一家杂志社工作。
带教编辑是个老油子,每次都把最吃力不讨好的任务交给我。
顶头上司经常逐字逐句把我的文章贬得一无是处,一篇稿子反复修改十几遍他才能点头通过。
我打电话给父亲大倒苦水,父亲听完后却说:
“你拿着实习的薪水,却学到了人家正职编辑全部的看家本领,你该珍惜啊;
你以为你的上司在刁难你,其实人家在花自己的时间指导你,你该感恩啊。”
这一番话点醒了我。
此后我不再怨怼,认真做好每一次采访,虚心接受每一个修改意见,专注打磨好每一篇稿件。
一段时间后,那个“刻薄”的上司也说出了许多赞许的话。
后来我一步步从实习生做到了总编辑,我发现我的成长就始于这次转念。
我很认可一句话:小人是化了妆的贵人,困难是被包裹着的馈赠。
停止抱怨,你从小人身上也能看到其长处,学习转化为自己的优势;
凡事感恩,你从挑战中也能发现机遇,不放过每个历练自己的尝试。
当你把“这件事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”,转变成“这件事要教会我什么”时,工作上的每个拦路虎,都会成为你精进路上的一个阶梯。

02
《正念的力量》中写过纽约某上市公司高管伯伦的故事。
伯伦刚参加工作时曾遇到过一位脾气暴躁的上司。
他动不动就训人,常常把实习生们骂到崩溃。
对此伯伦的同事们总是满腹牢骚,甚至会私下议论诋毁他。
与上司交流工作时,同事们有的战战兢兢害怕被骂,有的面无表情冷漠相对。
唯独伯伦心平气和地干活,有时还微笑地向他示好。
试用期结束后,和伯伦一起的共有4位同期实习生,只有他一人留下。
上司问伯伦:你为什么对我没怨言?
伯伦答到:因为我知道你是出于好意,我非但不怨您,还很感激您,如果没有你的批评,我不可能进步得这么快。
上司听后很是满意,开始重点培养他,更加严厉地要求他。
而伯伦也始终心怀感恩,毫无怨言地跟着上司学习。
短短两年的时间,他就成长成独当一面的中层领导。
一门心思成长的人,是没有玻璃心的。
因为他知道批评也好,指责也罢,都是对自己的补充,而不是对他个人的否定。
工作中我们都会遇严苛的上司,难缠的客户,棘手的难题……
你若消极应对,每多一分钟抱怨,就少一分钟解决问题,每多一分钟自怜,就少一分钟成长。
《终身成长》一书中有个公式:痛苦+反思+感恩 = 蝶变。
不如心怀感恩,把上司对你的批评当作对你的重视,把客户对你的要求当作对你的期待,把难解的问题当作对你的考验。
这种正向念头就会创造出一个正向磁场,把你所有行为都带入一个良性循环,让你把工作中的坎坷都走成坦途。

03
滴滴创始人程维创业的时候,曾信心满满地拿着自己的策划给朋友王兴看。
只见王兴瞧了一眼后眼皮都没抬,便冷冷冒出两个字:“垃圾!”
程维失落地离开了。
事后王兴觉得自己说得有点过分,打电话向程维道歉。
谁知电话刚拨通,他还没开口程维就说:“我想了一路,终于琢磨明白这份策划哪里垃圾了。我觉得不是这个创意垃圾,是我做得太垃圾了,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完善!”
王兴很诧异:“你没生气?”
程维说:“没有啊,我就是一直在琢磨到底哪儿垃圾?琢磨了一路,现在终于有点眉目了。谢谢你啊。”
这件事让王兴认定他此后必大有可为。
结果不出所料,程维带着滴滴一路过关斩将,最后在2021年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。
创造苹果商业帝国的乔布斯,在传记作家艾萨克森笔下是“冷静到异乎寻常”的形象。
梁汝波在提到字节跳动CEO张一鸣的时候说:“他非常克制,你很难从他身上看到消极情绪。”
那些在职场拿到大结果的大牛,都是情绪稳定到可怕的存在。
心理学家曾将人的价值观,分为“弱势价值观”和“强势价值观”两类。
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:
持弱势价值观的人,习惯用情绪的宣泄来对抗问题,遇事总是逃避,爱找各种借口。
结果只能在抱怨中不断消耗自己的能量。
而持强势价值观的人,不会哪怕一分钟在情绪消耗上,他的注意力全在解决问题上。
你要明白,职场不需要遇到问题只会哭闹推诿,索取情绪的“巨婴”。
置顶成长价值,置后情绪价值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工作观。
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米·瑞斯尼斯基曾把工作观分为三种:
第一种,把工作当“差事”(Job);
第二种,把工作当“职业”(Career);
第三种,把工作看成自己的“使命”(Calling)。
一份工作你只想着敷衍交差,遇到问题就哭泣,遇到困难就投降,你永远也没有进步的空间。
但你若把增值自己当使命,当你转换心态,你会发现所有遇到的难题都是来渡你成长的。
而人生的改变,往往始于你工作观的转变。
点个赞吧,与朋友们共勉。
天瑞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